A. Corelli’s op.5

Oct. 27, 2018

任何一位18世紀的英國紳士想要展現他在音樂上完美的品味,一定需要參考Corelli的作品,因為他的作品不論在音樂上或結構上都是超越他同時期的創作。在1700年左右,當Corelli的作品編號五開始出版,由小提琴演奏家John Banister(1630-1679)帶到英國,Corelli的風潮在英格蘭和蘇格蘭就已經開始蓬勃發展,很快的,Corelli的作品就在英國各地演奏。Roger North(1651-1734, 英國傳記作家和業餘音樂家)在1710年這樣描寫: 「除了Corelli,沒有甚麼會讓人們如此津津樂道的」。他的作品成為演奏和教學的基礎,作曲和大鍵琴的教學手冊上都以Corelli的作品當成對位練習和模仿的範本。他的作品是崇高的、超然的、純粹的、更是嚴肅的,並且,是簡潔的和莊嚴的。Roger North更這樣說:「如果音樂可以不朽,就非柯賴里的作品莫屬了」。

在當時,許多大城市的音樂協會都具有相當好的水準,如同倫敦的Academy of Ancient Music和Apollo Soceity Concerts等等。例如Academy of Ancient Music中的一員Henry Needler(1685–1760)就是Corelli音樂的愛好者以及優秀的演奏者。Corelli作品的改編版、加上裝飾音版本、或是變奏形式版本到處皆是。Francesco Geminiani (1687-1762) 改編Corelli作品編號五的前六首作品正是為了他所屬的音樂協會;不明人士將原來給小提琴和數字低音的作品編號五的後五首作品和La Follia變奏曲改編給木笛和數字低音,在1702年由Wash & Hare發行。除了Geminiani,還有在維爾茲堡的Giovanni Platti和在倫敦的Obadiah Shuttleworth也將Corelli的op.5改編成為協奏曲版本。因為這樣的形式廣泛的流行,因此,也有很多當時專業級的演奏家將Corelli的op.5重新編寫演奏成自己的版本。

對專業級的演奏家而言,Corelli簡潔的音樂正好給予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裝飾功力,而對業餘的演奏者來說,演奏Corelli簡單素淨的旋律線條,如同享受古典香氛般的優雅品味。

Share this page

Jacob van Eyck (1590-1657)

Oct. 26, 2018

再談凡艾克~

在十六世紀大部分的義大利減值變奏的產出是為聲樂作品所設計,並且模仿聲樂的風格。當時不論是給聲樂或是樂器的指導手冊都是希望能演奏出流暢的線條。在手冊的演奏範例上雖然看起來很一致性,但是,實際在演奏上的應用卻是多樣的。尤其到了接近十七世紀末的時候,在音符間和小節間的節奏變得更多樣化了,而這也逐漸成為風潮。雖然Van Eyck的減值變奏是以義大利風格為基礎,但是,很多Van Eyck的音型和節奏是接近在英國發展的器樂變奏形式。
Alan Curtis (1934-2015,美國大鍵琴演奏家)在他的著作(Sweelinck’s keyboard music: a study of English elements in seventeenth- century Dutch composition)中提到Sweelink的鍵盤作品有很多源於英國的慣用手法,這些音型有跳進音和鄰音混合的音型,以及類似於顫音的三度、六度和八度的分解和弦,這與當時義大利在聲樂上使用的裝飾風格已經非常的不同,Alan Curtis把他們稱之為十七世紀的阿爾貝提低音(Alberti bass)。
凡艾克除了演奏鐘琴之外,可能還演奏管風琴,就算他不會,他也應該非常熟悉鍵盤樂器的慣用手法。因為這些鍵盤的語法也適合直笛來吹奏,因此,我們不意外,可以在凡艾克的這一套作品中出現這些音型。當然,這些音型在鍵盤上演奏會比在直笛上容易許多,更顯示出凡艾克作品的高技巧以及與同時期17世紀的直笛作品之不同。

Jacob van Eyck: En fin l’Amour

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Oct. 12, 2018

Corelli的小提琴奏鳴曲可以說是十七世紀經典的音樂範例。他在Bologna學習四年,1671年後移居至羅馬,並出版了編號1至6作品集。他的三重奏鳴曲可以說是十七世紀義大利晚期的最高成就。他的獨奏奏鳴曲和協奏曲也成為後半世紀音樂的範例。他完全沒有創作聲樂演唱的作品,卻以小提琴模仿人聲似的來唱他所創作的旋律。在他的作品中,並不炫耀技巧,在他的三重奏鳴中的兩把小提琴,不會有第三把位或是很低或很快的音,旋律在兩個聲部間交錯,連續交疊的掛留音讓音樂往前不間斷的推進。在他的音樂中,以模進的表現手法去架構清楚的調性組織,若在同一個調性中則在音階中模進,或是以五度關係轉調進行。他的轉調是相當有邏輯性並且直接了當,從主調轉至屬調,若是小調則轉至關係大調。這樣的調性組織結構影響了其後輩音樂家們,並被其擴大闡述運用,例如韓德爾、韋瓦第、巴哈等人。另,Corelli很少在他的音樂中使用半音階體系,只有少數的減七和弦或是偶爾在終止段落時的拿波里增六和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FGfiTlS_c

Ground by Henry Purcell (1659-1695)

May. 24, 2017

Henry Purcell (1659-1695),絕對稱得上是在20世紀之前英國出生的音樂家中最偉大的一位,他接替Matthew Locke成為查理二世國王的宮廷作曲家。他的作品中,並沒有給木笛的獨奏作品流傳下來,只有兩首夏康舞曲,Chaconne for three recorders and continuo 和 Chaconne two in one upon a ground from Diockesian。所謂的夏康舞曲chaconne意指一種三拍子變奏曲形式的音樂,這種曲式在低音聲部中以固定的和聲模式重複進行,主題旋律也隨著和聲重複出現,但每一次出現都會再加上新的變化。在Purcell的夏康舞曲,繁複的裝飾音以及和聲外音的運用,在這個固定和弦模式上探索著奇妙又令人癡迷的旋律,早已超過巴洛克音樂的音響色彩。

推薦Maurice Steger錄音中的一首A New Ground, 從鍵盤作品改編,木笛演奏右手高音的旋律部分,其他樂器則演奏左手數字低音的伴奏。藉此作品感受Purcell音樂獨特的和聲聲響效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iR5-DWyQE

Girolamo Frescobaldi : Canzona "La Bernardinia"

Apr. 19, 2017

在西元1600年前後,新的音樂風格逐漸成形,也就是巴洛克音樂的時代來臨。在義大利隨之而來出現一種新的音樂形式,歌劇誕生了,這可以說是古代戲劇的復興。在當時的歌劇中,作曲家屏棄了文藝復興時期流行的複音線條的音樂,產生了一種單旋律線加上數字低音伴奏的形式,因為,多聲部的歌唱一起出現時容易讓歌詞變的模糊了,因此,這種一次出現一個旋律而以簡單的數字低音伴奏的形式受到當時歌劇作曲家的喜愛,而這個風潮也吹到了器樂的作曲風格上。當然,舊有的複音音樂形式還是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因此,許多作曲家會在同一個作品中使用兩種不同的音樂風格。

在1600年左右創作的器樂作品,無疑的受到新的音樂風格影響,如同這一首Frescobaldi 的Canzona,當然也包含這樣的音樂特徵。這首曲子有好幾個不同的段落,新舊風格交錯對比出現。樂曲中以新的風格單旋律說話節奏般的recitative (朗誦調)帶領出多樣的音樂情緒,再連接著舊風格複音線條的相互模仿應答結構形式,從此處可看出作曲家在器樂曲中善於處理對位形式的優異作曲技巧。數字低音在此處也不僅是伴奏聲部而已,有時更是旋律的角色,而這樣的使用方法對當時的世代來說無疑是一種新的風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cXb8QVEfew&feature=youtu.be